大灣夏梅心老宅前的拴馬石。
  通訊員 攝
  本報記者 文熱心 鄧明
  通訊員 彭廣業
  大灣,桂陽與常寧兩縣(市)交界處一個古村。
  全村200多戶人家都姓夏。自元末以來,夏氏一支由“江西泰和縣鵝頸徙居於此”,子孫繁衍,這裡也就成為夏氏600多年的聚居地。
  夏氏始祖選擇這裡,可謂目光如電。
  大灣之美
  這裡環境優美。
  古村北倚白阜嶺,南傍潭流水,東對大字山,西靠鸞山,中間是一個平坦的肥沃盆地。
  村子四周自古有“竹林風笛、石榜煙樵、鏡潭印月”等美景。
  竹林風笛——“牧子騎牛去欲仙,間依修竹未成眠;數聲短笛憑誰和,借得長風入遠天”,大字山遠觀如筆架,自山頂至山腰綠竹蓊蔚,綿延數千米,風起之時,層層綠浪跌宕起伏,蕭蕭竹聲,悅耳動聽。
  石榜煙樵——大字山西南麓有雷泉,每天泉涌如奔,煙霧縹緲。泉邊花香鳥鳴,樵夫棲息涼亭,倚松卧石而眠。
  鏡潭印月——大字山底多地穴,暗河迂迴形成綠潭,深不可測。皓月當空,潭無一塵,水面如鏡,也就是“天上一個月亮,潭中一個月亮了”。
  大灣之便
  這裡交通便利。
  今天看來,大灣是桂陽縣的“邊陲”,翻過北面的白阜嶺就是常寧市了。可當年這裡卻是北通南達的咽喉之地。
  那條石板古驛道就從村子正中穿過。它北可經常寧到衡陽,南過桂陽縣城,入郴州城,直達廣東。1923年譚(延闓)、趙(恆惕)戰爭時,陳炯明在廣州政變,譚奉孫中山之命率部撤兵回援討陳,路線就是衡陽—常寧—桂陽—郴州—廣東。這有他的《桂陽道中》詩為證:“征途無容人將老,烈日炎風又桂陽”;“小筧蛇趨畦上下,老松龍伸路東西”。
  大灣不僅有“大路”,也有河流。村南潭流水直入舂陵江,如此,這裡也能通江達海。
  大灣之居
  這裡建築豪華。
  夏氏始祖“以布衣起,家世業農”,可發展到十八世祖夏梅心時,“日益顯赫於鄉裡”,其三子夏時官至巡撫,夏時之子夏壽田欽點榜眼。
  夏氏家族的興旺過程有建築“年輪”印證。
  夏梅心的老宅在村南,是一棟四棟三間青磚黑瓦小房。房子雖小,卻不可小覲,上面對聯是湖南清末民初大學者王闓運的親筆,門框上的大理石來自雲南。大概是他的兒孫發達後,對房子“裝修”了一番。房前有青石築成的小台,兩對拴馬石仍存。檯子那邊,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——他兒孫發跡後建的官屋。
  “巡撫第”是夏時升任巡撫後在這裡建的一所官廳。青磚黑瓦,高牆深院;三進九井,雕梁畫棟。隨著他在官場的得意,後來又建了花廳。記者看到,花廳圍牆雖然倒塌,但當年的蓮塘仍在,裡頭粉荷正綻。夏壽田欽點榜眼後,這裡又起了“榜眼第”。接著,又建起了夏氏宗祠、夏氏家廟……
  花廳旁邊有一棟二層樓的四合院。住在裡頭的老人告訴記者,這裡專住夏家小姐、太太,至於叫什麼樓,他也說不清。記者看到,這裡黃色大理石鋪地,儘管一百多年了,上面仍然發出耀眼的光芒。至於樓上柵欄的雕花,雖然失去了光澤,但難掩其精緻本色。
  大灣之聚
  這裡人氣旺盛。
  村裡人告訴記者,大灣至今保存著100多棟古民居。青磚瓦屋、青石巷道仍然是它的基本特色。雖然其他民居在規模、工藝、檔次比不上夏氏父子的,可在“茅舍荊門”遍地年代,也堪稱豪宅了。
  它們與夏時父子官舍的關係,可用“眾星拱月”作比。圍繞“月”,前後左右有規律地排列著“星”——棟棟四棟三間二層小型民居。
  夏氏父子也是夏氏家族的“精神中心”。記者走進一棟民居,問其中幾位老人,為什麼在夏家官舍旁建房。回答是:“都是夏家子孫,圖個照應啊!”
  這回答內涵豐富。在湘南,許多古村就是一個村子一個姓,有的是“一桿多枝”,有的是“多桿多枝”。一個姓聚居在一起,基於傳統也罷,圖個照應也罷,都是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反映,即宗親血緣是維繫社會穩定最基本的紐帶。
  這無疑是夏氏聚居大灣的社會原因。  (原標題:一個村子都姓“夏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a70uadu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